中圣环境公司个人及团队荣获集团公司 2025年度“五一”表彰

时间:2025-05-01点击:

4月29日,中圣环境公司设施运维事业部驻厂负责人冯国平、监测检验事业部检测岗工程师雷海艳及地下水(土壤)事业部团队,荣获集团公司2025年度“五一”表彰。


一个岗位,一面旗帜,一份坚守,一份力量。集团“13573”发展思路绘就奋进蓝图,他们以岗位为旗、坚守为力,默默耕耘于企业改革发展浪潮。他们曾追榜样之光,如今已成他人标杆,今日且看“钢铁战士”的风采。


「陕西环保集团五一劳动奖章」

1f1dbf8b97812adaa35c4e84a9829cb.png

陕西中圣生态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设施运维事业部驻厂负责人冯国平


他带领自己的小团队守护着渭南电厂多套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用专业与担当筑起环保设施监测的“第一道防线”。


“问题不过夜”的现场指挥官


面对突发故障,冯国平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24年12月,某热电企业CEMS数据异常,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6小时,在严寒40米高的烟囱上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采样探头加热故障导致结冰堵塞,创新采用“外用电伴热+内加热+反吹扫”组合方案,不仅解决当务之急,更保障了后期稳定运行,为同类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流程。  


“较真每一组数据”的技术专家


驻厂站点建立“三级质量管控”制度:小组自检、交叉互检、负责人终检,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运行稳定。针对运维难点,他整理汇总各类CEMS问题及多种解决方案,将故障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保证了环保设施在线率。2024年,他负责的运维企业环保数据有效传输率达99.8%,居渭南地区企业前列。


“传帮带”的团队带头人


十年运维现场的坚守耕耘,他手把手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国家督察检查期间,他更是带头驻厂值守30天,确保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监测设施的稳定运行。  


“环保工作无小事”,这是冯国平日常挂嘴边的话。十年如一日,他用脚步丈量每一个CEMS设备平台,用专业守护每一组环保数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环保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陕西环保集团五一巾帼标兵岗」

8d7d07f1993d993fc5f1122217cdc69.png


陕西中圣生态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地下水(土壤)事业部


 地下水(土壤)事业部自2016年成立以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构建“调查-设计-修复-管控”全链条服务体系,累计申请专利10项(授权9项),获批中省环保资金近1.5亿元,承担8项“全省首个”标杆项目,成为陕西省生态治理领域的领跑者。团队以“五年五冠”的先进集体辉煌战绩和多项荣誉,彰显科技硬实力与责任担当。


团队荣誉与个人成就交相辉映,成为事业部最亮眼的名片。2020-2024年连续五年蝉联中圣公司“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技术支撑单位”,2022年斩获“转型发展先进集体”,实现“科技+转型”双认证。事业部总经理朱欢以个人“大满贯”成绩诠释先锋力量:2019年获陕西省环保科技一等奖;2021年获生态环境部“突出个人”表彰;2023年荣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团队与个人的“双优”成就,印证了“科技引领+实干担当”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攻坚中地下水(土壤)事业部同样成果丰硕。于陈仓项目攻克石油污染,自主研发浮油回收装置;借临潼地下水修复项目,开展微生物与表面活性剂降解石油类研究,初见成效。还参与编制多项行业规范,技术成果覆盖多领域。在全省首批21个问题园区地下水详查中,提前参与11个园区前期工作。河口废渣风险管控项目成典型案例,获生态环境部推广。事业部发挥地下水技术专长,承接全省首个中央资金支持的矿山地下水调查等8个重点项目,助力科研中心获批全省首个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


地下水(土壤)事业部以每一项奖项为里程碑,践行“绿水青山”使命。未来,这支荣誉之师将继续以创新为刃、以责任为盾,在美丽中国建设中书写更璀璨的篇章!


「陕西环保集团五一巾帼标兵」

7de40a87abfc696fbefd8d8ac87fdbd.png

陕西中圣生态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监测检验事业部检测岗工程师雷海艳


过去的1700多个日夜,她无数次往返于西安和礼泉之间,风雨无阻。在国庆、春节、清明等假期,她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礼泉实验室。去年国庆节前夕,一项牵系项目全局的紧急检测任务突然下达,她即刻投入工作,不料深夜仪器突发故障,检测受阻。他迅速协同同事争分夺秒排查,彻夜奋战。凭借专业素养与坚韧毅力,成功修复仪器,保障项目推进,也深切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


降本增效是实验室核心攻坚方向。针对二噁英检测的“三高”难题——技术门槛、合规要求、成本投入皆高,她带领团队历经6个多月苦战,开展上百次实验、数十次方案调整,在流程重构、层析柱性能测试整合、试剂用量优化等方面反复论证,终获突破:单样品试剂消耗量从1200ml降至740ml,降幅37%;前处理综合成本降42%;年检测产能从800个样品跃升至2000个。其创新研发的方法体系覆盖水、土壤、固废、环境空气和废气等全介质,兼具高选择性与复杂基质痕量二噁英分析能力,实现“科研创新到产业应用”的价值转化,为行业提供“效益与技术双优”方案。


未来,她将继续秉持严谨细致、高度负责的专业态度,为二噁英实验室的环境检测工作筑牢技术根基,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同时也将积极主动拓展研究边界,聚焦二噁英污染领域的新兴问题与潜在挑战,以创新性研究成果强化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