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业务,艰苦奋斗(三)

时间:2020-10-16点击:供稿:胥鹏海

2015年,陕西环保集团成立,我调动到陕西环保集团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先后被任命为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担任总工程师以后,我发现公司各个部门根据业务特色形成了各自的管理风格和质量特色,在质量管控上出现了尺度不一的情况,有时候多个部门的项目同时上会,这种尺度不一的情况让管理部门和专家对我们的管理水平颇多微词,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建设。为了提高单位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在姬瑜总经理的支持下,我在技术规范上积极探索,我和质量部刘瑞部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快印中心汪耀南主任牵头设计了公司的logo和视觉识别系统。但是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在规范落实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好在有领导的支持,我对刘瑞部长说:“坚定信念,凡是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事情,要顶住压力坚决推进,但要讲究方法,要严格管理更要主动服务”,后来我们经受住了“阵痛期”的考验,大家也都从内心渐渐接受了公司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经过大约三年的不懈努力,公司质量管理逐渐统一起来,审批部门和专家经常拿我们作为例子,做正面宣传,公司品牌影响力和报告辨识度进一步增强。现在开会只要看到那淡绿色的两个水滴环绕的公司logo,我们都感到很欣慰;2016年,中圣公司被环保部评选为“全国优秀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我也感到与有荣焉。

2016年,有业主有一个项目找到我们来咨询,我和项目组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给业主说明了项目存在选址不合理的情况,很慎重地给业主出具了选址不合理的意见,当时业主还很不高兴;还有一次作为专家去评审一个涉及秦岭的风电项目,看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植被,再结合秦岭保护的严峻形势,我建议慎重选址,避免了项目盲目上马,后来的结果都证实了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对的。在关键事项上,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守住了职业底线,起到了给建设单位献言献策的作用,也避免了单位品牌受损。

2019年底,在某重大项目进展不利的时候,我主动请缨、临危受命担任技术负责人。一开始的两周多的时间里每天加班到深夜,跟项目组梳理思路、研究方案、制定计划。疫情期间,我跟项目组、业主视频交流解决技术问题,通过纳入技术团队和用好专家支撑的方法,最终顺利完成了咨询任务,获得了业主单位的肯定,挽回了声誉,并使得公司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技术实力突破和业绩提升。事后,总经理郭治敏提出给我一些奖励,这份好意被我婉拒了,我感觉临危受命,并且能够不辱使命所带来的成就感比什么都重要。

走上管理岗位后,我逐渐地认识到“所有技术问题的背后都是管理问题”,也深深感到自己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工作的需求,那段时间我购买了大量的管理类书籍,学习思考,并且也尝试撰写了一些管理方面的文章,虽不太成熟,但我坚持摸索,逐渐探索出了“平时多务虚、战时必务实”、“专业问题常识解读,常识问题专业保障”、“技术团队层级管理,业务难题清单管理”等等一些具体工作方法。在公司会议上、培训上,我还把我的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获得了一些好的反馈,这种反馈更加激励了我,鞭策我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上学时我一直喜欢文学,在生活中我也喜欢读书写作,被朋友们戏称为“小文青”。每次心有所感,我都会写一点东西,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这让我觉得生活踏实而有意义。疫情期间还撰写了《抗疫歌》,发表在集团微信公众号上,与大家共勉。

回望走过的路,16年间作为技术负责人竟然完成了70多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足迹遍及三秦大地。现在每次出差、旅行总能看到自己参与咨询过的一些项目,比如地铁机场线、靖西和关中天然气管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等,这让我觉得自己真正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大潮中去了。每次跟儿子讲这些项目和其中经历的人和事,从他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对于我所从事的环境保护事业和我这个父亲的崇敬,这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环保事业。(胥鹏海)

(完结)

-分享-